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温日渐下降,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易造成呼吸道及胃肠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
一、秋季常见传染病种类: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快、易流行,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患者手掌、脚掌和臀部皮肤会出现小丘疹,丘疹周围有红晕,顶部出现水疱。同时,嘴唇、舌、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糜烂面。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2.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属于自限性疾病,该病毒常见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腹疼,其它包括发热和全身酸痛等,主要通过与病人密切接触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呕吐物,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公用餐具。
3.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从出现皮疹前1-2日至皮疹结痂为止,均具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在发病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躯干最多,四肢远端最少。病程呈自限性,一般1-2周自愈,可不治自愈。
5.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大脖子。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二、建议预防措施及护理:
1、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教育孩子喝温开水,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5、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7、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8、按计划进行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