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类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易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地方引起暴发或小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
流感传染源主要是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空气、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对流感普遍容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2天,典型症状有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全身酸疼、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传染期5-7天。
如何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
1. 要加强体格锻炼,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抵抗力。
2.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手要彻底洗干净;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3.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4. 家里的门窗要定时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每天不少于2小时。
5. 当阳光普照时,被褥要在太阳下暴晒2小时左右,起着杀菌作用,每星期不少于1次。
6. 每天注意饮食均衡,要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适当吃些水果。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时间,减轻压力。
7. 保证足够的睡眠。
8. 到公共场合,尽量戴口罩,避免前往通风欠佳及拥挤的地方。
9. 在公共场所经常使用的物品应该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10.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以及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到正规医院注射流感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11.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掩上口鼻,或用纸巾或手帕捂住口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12. 如果感觉不适,或有发热、鼻塞流涕、头痛、肌肉酸痛、疲乏等症状应该尽早就医,遵医嘱用药,并主动告知医生曾经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