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教科研工作是一所幼儿园生存、发展和进步的灵魂。“科教促教,科研兴园”是幼教发展的新理念。本学期我园以《纲要》《指南》精神为指引,以省优质园的标准来规范教科研工作,围绕幼儿园教育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科研工作,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探索和积累教学教育经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幼儿主动、全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园本教研,尝试教学改革,提高保教质量。
保教质量是幼教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是幼儿教师。教师整体素质、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我们坚持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专题研究与园本培训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是提高教育实践的基础,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信息是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1)《指南》的学习主要依托各教研组、学科组。小班采用自主学习集体交流的形式,并在5月份对组员进行了理论考试;大班教研组重点对指南中《科学》与《健康》两大领域进行了学习,语言组进行了语言领域的自我学习并进行交流。(2)专题研讨,思维碰撞。各教研组、学科组进行了多元化的专题研讨活动:如中班的《观察类科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使教师认识到科学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大班的《如何关注、引导弱势幼儿》的研讨,在老师们的交流、分享中知道弱势幼儿在每个班级都会有,教师应该如何更多的关注,让教师在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思路及方向;学科组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故事篇教材的有效分析》《音乐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及班主任工作室的《头脑风暴——春幼班级文化解》和《读童心——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实录——记录——研讨)》,每次活动,老师们针对活动内容积极查找资料、积累经验、反思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距离渐渐缩短,理论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同步提高。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均衡发展。针对我园教师不均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培训:新教师依托新教师共同体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坚持一周一观摩,两周一模仿,一月一培训的模式,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期末对5名新教师全面考核。考核中也发现她们还很稚嫩,案例的分析、技能的操作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骨干教师培训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主,充分发挥引领、创新与辐射作用,做好新教师的结对带教工作,通过各种途径,为不同层面的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使教师成长梯队稳步发展。对于中间部分老师,我们采取稳打稳做的方法来修炼内功,通过课堂教学的竞赛来促进质量的提高,宋晴菲、杨青、蔡小美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外出培训与园内培训相结合,提高教师学习的效果。本学期,我园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提供每个老师学习的机会,让每位教师参与省、市级的培训;同时要求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来后在园内进行二次培训,积极发挥其辐射作用:做专题汇报、上模拟教学课、与老师们共同分享,本学期蔡小美、徐杨波、闵晓黎、蔡玉丹等老师都上了汇报课,让大家共享专家的风采,在研讨中让老师对课堂更深层次的了解专家设计的意图,同时也体会到课堂要因人而教,适合孩子的的才是最好的。其次巧用外力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学初,结合蓝天杯说课,请来春小的周海娣老师专题讲座《如何说课》,让老师领略说课的新方法新思路;每周三的网络视频学习、研讨,使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同时也可检阅自己成长的速度。5月份的园际交流,新桥、安家、春江三园联动,同课异构小班数学活动《怎么数都是5》既是学习的机会也是对我园教学的一次挑战,比拼的不仅仅是教师个人更是幼儿园之间的检阅。李倩云老师用于承担,教案在一次次的试教中调整,教具别一次又一次的重做,记得有几次天色很晚了,她还在做教具。因为她说话语调太快,回家后对着镜子练习,那男朋友当学生试教,李倩云没有一点怨言。一次活动就是一次痛苦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没有风雨怎能见得彩虹,就如那天的马丽亚主持一样,灵活多变,能抓住研讨现场的有效点来进行互动,研讨,使所有老师对本次活动的目标、推进策略更加清晰,明了!
4、开展丰富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园级的每月一示范一研讨课,规定了学科——即创意手工课,分别有韩萍、陆凌云、赵青及三位年轻教师上课,充分展示骨干教师的创新、引领、辐射作用,通过研讨、剖析,让骨干教师反思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白“不进则退”的道理;教研组的同课异构为教师对课型的基本模式研讨提供了借鉴作用。小班组徐慧芬和黄枫两位老师执教的数学《瓢虫找家》,大班组蔡小美、朱丽执教的数学《一分钟有多长》,教研组结合案例展开有关“数学活动模式”的研讨,通过研讨,对数学课堂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习;自主探索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纠错、交流内化,巩固扩展;反思回顾,梳理归纳)。教研组的研讨课,有教研组长把关,在实践、研讨、反思的方式中提高教研组成员的专业水平;学科组的研讨活动有学科组长负责,在教学中重点解决学科的特质及相关的专题研讨。语言组的一课两研《山坡哪儿去了》故事研讨《小猴下山》《借尾巴》老师们通过对一节课、一个案例、一个话题进行探讨更加明晰故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音乐组的同课同构《切西瓜》和大班课例《逗牛》、小班课例《我的身体》,老师们在上课、听课、评课中对音乐游戏的模式、活动中的推进策略、以及活动中游戏规则的掌握和调控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不仅提高了老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技能,而且进一步塑造了有智慧的群体,发挥了教师的内在潜能,使老师成为学习研讨的主人。
1、建立与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本学期分别对小、中、大班进行了日常的常规调研,在调研中发现幼儿的卫生习惯、午餐习惯、上课习惯、文明礼貌等这些方面比较好,而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及课堂的把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通过调研,让我们看到了亮点与不足,促使今后的管理更有针对性,更加合理、规范化。2、加强教学督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保教质量。本学期我们行政班子加强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巡查,三位园长分别蹲点小、中、大年级组,行政分别有固定的班级,对固定班级的常规、教学进行月跟踪对比,有效分析班级现状,促进班级更好的发展。3、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幼儿园着力打造文化内涵的同时,班级文化在赵青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下开展的如火如荼,各班结合自己班级的环境、幼儿特点制定了适合本班的班名、班花、班歌和口号,并在班级进行了宣传、演唱,通过班级文化的评比活动,更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和谐推进,让幼儿喜欢自己班级爱上幼儿园。4、以教研组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清清山水色,悠悠寻春时,春幼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外出寻春。小班“走进楠木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增进了孩子对到家乡新貌的了解,培养幼儿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品质;大班参观小学引发幼儿向往小学的情感。快乐的节日——元宵节、三八节,各班活动精彩纷呈:搓元宵、品元宵、做花灯、舞龙灯,在操作中感悟快乐。手印树、做菜、喂妈妈、种树,在亲情中学会感恩。生命教育周视频的观看、护蛋、社区的表演唤起幼儿对生命的珍爱,活动中孩子得到成长,家长收获幸福,社会分享喜悦。还有中班自理能力的比赛、六一文娱汇演等活动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孩子得到了快乐,教师获得了成功,但每次活动都凝聚了我们教师团队的智慧和心血,每个成功都汇聚了大家的汗水和团结的力量。
三、以课题研究为动力,着力打造省级课题
走科研之路,向科研要质量,是提高办园水平的必然选择。我园省级课题《手工制作中幼儿幼儿创意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在园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采用外领内化的方法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化。4月份我园专门邀请市专家李永林来我园对课题进行指导,让我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通过理论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每一次的研讨活动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支撑,也不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课题的中期评估,论文获奖篇数增加。另外三课题结合主题活动,定期开展活动。童谣课题组根据计划成功开展《亲子童谣绽放童心》的活动,5月份还进行了亲子童谣创作,并收集优秀童谣展出。感恩课题组结合国旗下讲话进行表演,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回应课题组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把课题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课题通过一阶段的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并形成阶段性的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学期的工作虽然忙碌也非常辛苦,但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获得了同行的好评;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为幼儿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也发现了不足:1、老师的理论功底薄弱,年轻教师的定位,课堂的价值取向不够明晰。2、部分教师工作计划性不强, 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不够,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新举措,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争取在工作中再创辉煌。
201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