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园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园本培训的目的是在推进课程改革中提升幼儿园的整体办园水平,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师资的保障。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实践者,其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园所的保教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园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园特制定本学期的园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
1、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较强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骨干教师队伍。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打造骨干教师、新教师队伍,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境界。
3、加强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树立教育研究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观念,加强园本研究,通过教研组、学科组、班主任工作室等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视科研工作,切实解决教育活动中实际存在问题,打造幼儿园特色。
三、培训内容
1、加强师德培训,树立师德形象
本学期将组织全园教师参加师德师风培训,深入学习,开展教师文明礼仪规范知识竞赛、师德论坛、读书交流、视频学习《放牛班的春天》等活动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组织教师聆听心理健康讲座,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涵养和心理素质,促进教师依法施教、以德治教,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2、开展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1)抓学历培训,形成专业型师资队伍
在完成大专学历培训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进修,力争顺利通过所报考科目,不断提高我园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本科学历百分比再上一个台阶。
(2)利用现有资源,促进教师主动学习
延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热潮,利用部分教师相关领域学习与研究特长,提供学习交流舞台,分别进行再一轮系列化的精细解读,结合自身的实践感悟,通过PPT的形式,梳理领域要点及建议,带领全园教师共同分享学习,并通过专业理论的考核内化理论的学习,从而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立足实际,共同提高。
(3)抓青年教师培训,明确进取方向
①以师徒结对模式,营造互学互帮的氛围,提供教学展示空间,进行合格课展示,期末开展师徒交流会,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幼儿、了解教育。
②成立新教师共同体,以“一周一观摩”、“两周一培训”、“一月一模仿” 等途径,要求新教师勤于学习,主动工作,在工作中树立明确目标。
③期末进行全面考核。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与实践,从教育工作、教学工作、教学技能、家长工作、科研工作五方面全面考核,使其尽快入门,快乐成长。
(4)抓成熟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①幼儿园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有计划、有目的予以培养,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观摩其教育教学、师生互动过程,进行评析、反馈。
②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强与幼教同行的交流,形成一个学习思考---实践---自我培训---再实践的过程,强化学习氛围,达到自我培训的目的。
③通过一课三研、考核课、赛课、外出学习展示课等途径,进行优秀课展示,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
(5)抓骨干教师培训,逐步形成反思型骨干教师队伍
①给予优先锻炼平台,通过与名师对话、名师结对、姐妹园交流,教学示范、课题研究等活动,进行示范课展示,为其他教师做好榜样的作用。
②专家指导:为骨干教师搭建平台,聘请专家指导、参与专家学术带教,使其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③课题研究:参与一个有质量的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听课、培训。我们将鼓励教师多写、多练。将研究工作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指导教师有效地研究,逐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3、立足课堂教学,夯实教学基本功
(1)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本学期开展全园性教师课堂竞赛活动和技能考核,针对教研组做到五个一工程:观摩集体备课一次,观摩教研活动一次,教研组开展微型课题一个,每人撰写高质量论文一篇,每人公开课评价一次。同时各教研组围绕区域活动针对不同点进行细微研讨,形成全园性经验分享,规范教师的一日教学常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运用现代媒体手段、网络技术等,组织教师收听收看专家讲学的录相和示范课录及评点。围绕某专题、研讨课等,参与和体验反思自己教学经验和教育观念,在交流和研讨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认识,产生新的思想和理念,实现自我发展。
(3)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针对“有效回应”开展教师学术沙龙,本学期各项活动主持及方案的制定将放手让教师进行自主申报,通过申报使每位教师都能够有机会在教研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收集相关资料,充实自身理论的同时,锻炼教师胆量,加强教师学术研讨氛围。各教研组、学科组和项目组以焦点课、同课异构、一课多磨等活动形式,开展以“有效回应策略”为主题的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为主要途径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组织园内观摩研讨活动及市、区等有关课改培训研讨会,积极承担对外开放等活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得以不断成长。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征文、论文比赛;选送一批优秀论文、案例、随笔、活动设计、反思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展示我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4、拓宽教学视眼,提高教育能力。
(1)专家引领:要想使培训获得更为有效的成果,本学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或骨干进行相关的培训。
(2)走出园所:要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机会,让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并进行园际交流活动,充分挖掘教师潜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学会在实践中选择、应用、创造。同时利用区学科组的平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分享智慧结晶,辐射全园。
5、加强科研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1)特色研讨:即将迎来省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对课题的思考及要求就更加严格、深入,园内每月开展特色研讨课,从点到面层层抓手,形成经典教学活动,同时关注幼儿在创意手工活动中的表达表现,及时记录,本学期开始将不断完善创意手工园本课程,收集系列精彩创意作品照片,期末梳理、汇编本学期的创意手工之册,为创意手工课题结题打好基础。
(2)多彩活动。围绕主题课程充分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展动手制作活动,如美术、语言等,既便于教学具使用,又提供动手机会。其次结合季节、节日开展亲子系列动手操作活动,如水果拼盘、废物利用等,增强家园联系。最后开展阅读节和艺术节两大节日活动,在活动中分别从教师、幼儿、家长、亲子等多维度进行各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确保活动中受益。
(3)最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鼓励教师多思、多写、多练,将研究工作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演讲、上观摩课、经验文章展示来检阅教师的学习状况,促使教师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得以凸显。
四、培训对象及形式
培训对象:全体教职员工
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参与式、专题学习、主题研究、案例教学、教学观摩、课题研究、协作交流等。
五、管理与考核
考核时把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例和案例、学习体会、经验总结、研究论文等文字材料、参加培训和研究活动的情况作为园本培训检查、考核的依据。
六、具体安排
时 间
|
培 训 内 容
|
形 式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第1周
|
指南:体育、健康领域学习
|
专题讲座
|
张亚晋、张开妍
|
全
体
教
师
|
第2周
|
沙龙活动: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
学术沙龙
|
刘 丹
|
|
第3周
|
沙龙活动:生活活动中教师有效回应策略
|
学术沙龙
|
韩 萍
|
|
第4周
|
指南:音乐、美术领域学习
|
专题讲座
|
陈 蕾、赵 青
|
|
园内示范课:倪元美、赵青
|
教学展示
|
徐杨波
|
||
第5周
|
师德知识竞赛:教师文明礼仪规范
|
知识竞赛
|
丁小芬
|
|
第6周
|
沙龙活动:运动活动中教师有效回应策略
|
学术沙龙
|
赵 兰
|
|
第7周
|
园际交流活动
|
教学观摩
|
刘亚美
|
|
教师技能考核:自弹自唱
|
技能考核
|
陈 蕾
|
||
园内示范课:韩萍、张伟娟
|
教学展示
|
张开妍
|
||
第8周
|
沙龙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有效回应策略
|
学术沙龙
|
蔡小美
|
|
第9周
|
师德视频学习及研讨:放牛班的春天
|
学习交流
|
黄 琴
|
|
课题结题工作
|
课题研究
|
课题组长
|
||
第10周
|
教师课堂竞赛
|
课堂观摩
|
黄 萍
|
|
第11周
|
沙龙活动:如何创设有效环境资源,进行师幼互动
|
学术沙龙
|
陆凌云
|
|
第12周
|
师德案例分享:我班中的特殊幼儿
|
案例分析
|
张伟娟
|
|
第13周
|
经验分享:户外器械的使用与开发
|
学术沙龙
|
张亚晋
|
|
园内示范课:丁小芬
|
教学展示
|
徐锦萍
|
||
第14周
|
沙龙活动:区域设置的有效性
|
学术沙龙
|
李倩云
|
|
第15周
|
专家指导
|
学术沙龙
|
专 家
|
|
第16周
|
沙龙活动:区域活动的观察与记录
|
学术沙龙
|
杨 青
|
|
第17周
|
新教师全面考核
|
教学观摩
|
刘亚美
|
|
第18周
|
师徒结对交流会
|
学术交流
|
赵 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