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带“新”,思想碰撞
本次活动由梅香老师为我们提供小班数学《好饿的小蛇》的展示。活动由绘本为载体,通过故事一条好饿的小蛇寻找食物的情节,让幼儿进行图形配对。梅老师前期多次改课,做了充足的准备,包括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改变教学内容,教具的适宜性与材料的准备。呈现给大家精彩的课堂,使得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课后,时丹老师组织大家进行研讨,针对梅老师的课堂进行亮点、不足和组织策略进行思想碰撞。刘权老师提出:梅老师首先以有趣的绘本为载体,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课上孩子的操作习惯以及知识经验非常丰富, 这与老师平时的经验梳理息息相关。丁涵老师针对最后交流环节用时较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杨婉君老师则结合自己在培育室学习到的知识指出:教具的制作存在科学性的误导,有些可能是教师认为,而不是真实的。针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时丹老师的组织下一一交流,最后时丹老师针对新教师课堂的通病:如何回应进行知识的分享,回应分为:
(1)评价型回应:多数都采用表扬、鼓励等积极肯定的评价,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幼儿有更多的想法。
(2)重复型回应: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重复幼儿的回答。
(3)引导型回应:主要采用转化和支持的方式进行引导。
(4)支架型回应
(5)梳理型回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和概括总结,帮助全班幼儿对这个问题形成基本一致的认识,提高幼儿的归纳思考能力。
(6)追问型回应:教师顺应孩子的回答进行进一步追问,让幼儿更清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7)提升型回应: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幼儿回答进行提炼。
(8)延展型回应: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幼儿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与教学目标的链接度和对幼儿本身教育价值的促进作用又继续 提问,生成新的问题和回答,延展了预设的问题及教学目标,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每一次课例的展示不仅是执教者经验的提升,同时也是我们听课者的反思,这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伴随这新教师共同体每个成员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