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课堂展示初见效
我们春幼在实施小班通向数学,中大班分享阅读仅两个月以来,我们有幸迎来了奕阳教育的刘老师,为我们实施过程解疑答惑。为此,我们开设了两节专题课,分别是小班组梅香老师的《搭小桥》,中班组王寒艳老师的《植物的叶子》。梅老师和王老师在教研组老师的集体备课下,分别以遵循教参和改进教参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了课堂,课上,两位老师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始终将孩子的成长放在首位,获得了刘老师的高度肯定。
镜头二:研讨过程撞火花
会议室内,两位执教老师分别就自己的设计做了简单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即像《植物的叶子》这样的课,既有语言又有科学,如何定义和挖掘材料?《搭小桥》感知积木特征的时候,孩子会只顾及积木而不听老师的话语。老师该如何把握?刘老师为此对课进行了点评和对老师的困惑进行了专业的解答。刘老师首先肯定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赞成老师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领域进行教学,刘老师说文字语言并不是为了框住幼儿的思维,只是对图的补充说明。刘老师认为教师准备充分,幼儿的兴趣浓厚,主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孩子的常规习惯、操作结果、学习品质,关注弱的孩子,鼓励孩子的主动操作,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镜头三:专家解疑促成长
会议的最后,在场的老师提出了就自己对于通向数学和分享阅读的困惑,刘老师对此一一进行解答,使老师们再一次抓住该如何进行教学的关键点。刘老师指出,所见即所读,要求老师们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幼儿进行阅读,这是十分必要的。阅读可以往各个方面延伸,图文结合,帮助孩子理解,在理解过程中提升孩子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仿编图书里的语言,在阅读活动中提升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敏感性!在座的老师们都认真记录着,期盼在新研究的道路上走的更稳。
撰写:王寒艳 照片:王寒艳 审核: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