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生命线。有效的后审议,会成为后续开展同类主题的重要课程资源,为儿童后期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依据。为了提高教师主题建设的实效,提升教师课程实践的能力,对课程审议有效性进行总结与梳理,2024年10月10日,匡菁芸老师带领春江幼儿园小班组教师进行适应课程主题后审议活动。
篇章一:复盘经验生长,聚焦课程价值
小班组教师现场回顾一个月的适应课程,通过问卷星调查、访谈、观察记录等多种形式分享幼儿的成长,理清课程中幼儿的转变与经验生长点,从环境过渡到人,幼儿与老师、同伴建立起安全亲密的关系。对比主题开展前,幼儿在情绪、环境适应、生活自理的经验都得到了发展。
活动中,小班组教师精心准备结合日常观察分享了很多的生动案例,现场梳理出了关于调整幼儿入园情绪、午睡、漱口、洗手等环节的有效组织策略。黄桢老师分享的穿鞋案例引发小班组教师的深度思考,面对“穿鞋子”这一挑战点老师们聚焦问题梳理策略,探讨多种路径推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通过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学习正确穿鞋方法;儿歌教学、区域游戏渗透穿鞋技巧;穿鞋比赛激发幼儿积极性;家园沟通共同推进幼儿穿鞋能力。
最后,老师们聚焦主题目标、网络图和主题活动进行调整合优化,让这个课程架构更符合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兴趣点发展。
篇章二:共享智慧,提升成长
杨婉君主任肯定了小班组课程后审议中的特色与亮点,肯定小班组老师在后审议过程中做到了三个聚焦:聚焦实施过程收集幼儿经验生长的实证,聚焦小微故事梳理教师的支持策略,聚焦具体案例思辨资源挖掘的有效性。并提出在后审议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后审议与前审议和中审议进行有效链接,教师们在梳理策略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心中有策略的思维导图,形成简练、有效、操作性强的经验。
陈梅芬副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对老师们的审议现场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展望。一是课程全景的画面感,老师们要对主题有逻辑性的思考;二是循证研究,聚焦《评估指南》链接关键经验,如何让幼儿的经验得到叠加和丰满;三是思维共享,课程的创生就像砖块的积累,关注老师、幼儿、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思维,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课程审议是课程建构落地的通道,也是课程园本化实施的支点,更是课程主题实施必不可少的环节。春江幼儿园将始终坚持预在主题前、行在主题时、思在主题后,将有效的课程审议作为支持儿童深度学习的推手,让课程真正成为儿童有效成长的载体。
撰写:陆丽红 摄影:耿智蔚 审核:徐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