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了有关收纳与整理的要求,从小培养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培养做事认真,有始有终的良好行为等。为了让大班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准备能力,更好的进行幼小衔接,新北区幼小衔接工作室在12月22日上午8:30相约春江幼儿园,开展“智慧收纳,整理有方”——新北区幼小衔接组第三次研讨活动,为幼小衔接相关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适宜性提供依据。
01园本经验 互动分享
由匡菁云老师带来一场关于《巧收纳,慧整理》的讲座。匡老师从什么是整理?整理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用数据呈现幼儿整理现状;在实践中梳理出幼儿整理物品的策略,以案例加数据形式,精彩的分享了大班组开展的整理课程的经验。其中分享的引导幼儿进行物品整理的五大策略,给于在场老师很多启发。最后,匡教师提出,要坚信幼儿是积极主动且有能力的学习者,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整理、自主体验的机会,将好习惯的养成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让整理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
02聚焦现场,互动研讨
核心组老师们观摩了大2班幼儿整理活动现场。杨婉君老师带领核心组老师,聚焦“游戏现场中是否渗透了整理元素,是如何渗透的”,“谈一谈各园在一日活动中提升幼儿物品整理能力的策略及经验”,两个话题进行研讨。老师们对大2班孩子整理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对大2班老师提供的多样化的支持及策略表示认同。同时现场老师结合园所物品整理实践,分享了各自园所物品整理做法,一个个精彩案例,一条条整理妙招,引发在场老师共鸣,现场碰撞出许多思维火花。
03 专业引领 总结提升
汪田田园长:当下物品整理,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做事情。幼儿做事情对于老师来说就是一种劳动力。如何让幼儿带着美好的情怀、感觉去做事情?首先,我们需要解决几个问题:如何让孩子从不愿意到愿意;从方式方法的习得(从无到有,从1个到多个);从情感上的升华。其次,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梳理:梳理材料支持、环境创设上我们的做法、以一个个小活动形式指向不同的整理方法,情感获得。最后,我们该如何评价幼儿整理行为:成效评价不可缺,没有具体的行动标准,而是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成长,以案例形式呈现孩子在整理技能技法上、情感上的转变。
精致源于打理,格局来自规划,播下一颗“慧”整理的种子,收获一个改变一生的好习惯,希望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常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自主整理习惯;常参与,唤起幼儿自主整理的欲望;常梳理,提升幼儿自主整理能力,真正发挥物品整理收纳环节对幼儿终身受益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文稿:徐媛媛 拍摄:徐媛媛 审核:杨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