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幼儿园各级组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和幼儿发展水平,追随幼儿兴趣,挖掘园内、外多种教育资源,抓住幼儿活动中的“哇”时刻,探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创生出一个个别开生面的班本课程故事。2023年12月25日下午新北区春江幼儿园全体教室齐聚会议室,开展了中班课程故事案例分享活动。
南苑中七班的顾佳慧老师和西苑中三班陈豆豆老师深入挖掘了秋收冬藏资源分别以《萝卜储藏记》、《走进秋“果”》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各班开展的课程故事。两位老师们以幼儿游戏、生活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为切入点,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追随幼儿的兴趣,对接幼儿的生活经验,述说着幼儿活动探索过程中的精彩。
从顾老师的课程案例分享中,我们看到了老师对幼儿经验与问题的追随与思考。课程开展中老师的多次审议、课程瓶颈的智慧突破,萝卜怎么切?风干的工具与地址怎么选?是所有的器皿都适合装萝卜吗?中7班的两位老师引导幼儿多次调查讨论,反复实践尝试,并巧妙引入社区资源,将幼儿的个体经验辐射为全体经验。这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对课程“拐点”的敏锐嗅觉,将一个个“亮点”与“突发”紧密相连,更看到了故事背后孩子们的深度探究与学习的主动性。
从陈老师的课程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张精心编织的网,陈老师以绘本《啪啦啪啦砰》为切入点;以“地上、地下”的秋果红薯与南瓜为线索;跟随幼儿解决霉菌、制作红薯干、探秘南瓜内部结构的脚步,以一次次讨论、调查、尝试为突破口;让幼儿在发现理解、联系与建构、迁移与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新经验、建构新认知,让我们进一步体味到了儿童思考与成长的有效途径。
最后陈梅芬园长结合两个课程故事对如何开展优秀的课程进行了总结,陈园长肯定了老师们找到了一定的路径和模式带领幼儿回归生活,有自己的节奏感,同时她也强调,我们要关注课程行进过程中孩子能打动老师的“惊喜时刻”,并关注课程的探索性设计,让孩子们追因表征,最重要的是要关注课程脉络中的审议,审议资源与幼儿生活的内在联系;找到课程背后的隐性线索,让课程更具多元性。
课程故事虽然微小朴实,但却蕴藏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通过本次课程故事的分享,老师们领会了课程故事的意义,懂得了课程故事更关注幼儿对解决问题的探究与深度学习,明白了课程故事是追随儿童兴趣,支持儿童探究和实现心中想法的途径之一。让我们带着点滴收获,继续走在研修的路上,与孩子一起演绎课程,与课程一起不断成长!
撰稿:王群倩 拍照:徐栋 审核: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