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整理对于幼儿来说,它的意义远不止让空间变得干净整洁,更能锻炼幼儿的逻辑思考能力和选择决断能力。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而非朝一夕的事情,从小学会分类整理收纳物品的孩子,对于事物的掌控能力,对时间的管理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2023年12月20日自主生活组成员以及劳动课题组在顾滢滢老师的带领下对南苑大2班物品整理环节以及游戏活动、环境进行了观摩和研讨。
一、区域开放:物品整理活动观摩
大2班将整理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和区域活动。班级开展小小整理观察员的活动,通过正反馈奖励幼儿改进幼儿的整理。区域游戏中新增了一个整理区,幼儿可以整理书包、文具,还有给孩子提供了整理箱,衣服,围巾、收纳袋等,幼儿自主选择进行整理活动。教室里各个区域的游戏材料也是幼儿自主整理并设计了不同的标记,在设计标记渗透核心经验的概念,如阅读区用汉字做标记,益智区用数字做标记,万能工匠由于零件比较多则是用零件的图片做标记,有利于幼儿的整理收纳。最后整理责任到人,小组长是整理每个小组的文具的整理,每个小朋友的柜子要自己负责整理。
二、沙龙活动:游戏现场诊断
区域游戏结束后,老师们在顾滢滢老师的带领下,从物品整理方面思考,说一说在现场看到了怎样的幼儿,教师的指导策略以及自己的建议。老师们各抒己见,指出大2班的区域游戏,环境支持,材料的摆放都有整理的理念。接着老师们还为大2班献计献策,提出了一些有效意见,如整理要符合真实的情景,增加一些清洁工具,为物品定制小家等。
三、经验分享:物品整理的思与行
匡菁云老师围绕大班整理课程,推进过程及思考,调整,分享了大班整理活动中的的思与行。匡老师的分享从整理活动的理论学习再多元层次剖析整理的价值。其次立足日常观察,分析整理现状,最后聚焦日常活动,引导幼儿观察、了解。
王敏威组长进行梳理总结,他指出物品整理贯彻于一日生活中,幼儿园活动每个环节都涉及到整理,整理是一个习惯,习惯来源于意识,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关于怎样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老师要以身作则。我们老师有这个意识后,日常活动中做好整理收纳活动,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良好的整理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养习惯,无以成美好未来。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坚信幼儿是积极主动且有能力的学习者,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整理、自主体验的机会,将好习惯的养成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让整理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让我们共同努力,达成共识,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环境的幼小衔接的途径,为他们顺利地迈向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撰稿:贾冬玉 照片:于丽君 审核:徐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