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儿童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与表现方式。随着对课程游戏化理念思考的深入,“幼儿表征”这个词也逐渐以它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格局出现在老师的视线和思维中。为了更全面地读懂每一个孩子,2023年11月22日下午西苑中班教研组开展了“解读表征 读懂幼儿”专题研讨活动。
篇章一:共话表征,凝炼价值
研讨中时文雅老师带着老师们就“什么是表征?”展开了讨论,从老师们的阐述中梳理出了表征的含义:表征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发现的东西,用语言、图像、动作、符号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经验、思想和情感。关于表征的价值,老师们也各抒己见:基于教师,便于教师了解孩子的思维过程及内心想法;基于幼儿,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及计划能力。表征的价值还有很多,关键是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其发展水平,看到幼儿的个别差异,并根据解读到的信息提出有效的指导策略,从而推动幼儿持续发展。
篇章二:剖析案例,交流分享
通过以上的交流研讨,老师们对何为表征、幼儿表征的特点、表征所蕴含的价值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中2、3、4、5四个班级的教师也结合各自案例,就“幼儿表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教师采用了哪些支持策略?”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享。老师们在分享中发现幼儿已经会有意识的进行游戏计划,但是在游戏计划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在实际观察中发现幼儿缺乏关于计划的经验,导致不会“做”计划,很多时候幼儿做了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游戏活动中是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是切实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篇章三:总结提升
活动最后时文雅老师也梳理出了对幼儿计划表征的支持性策略: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一次简单的教研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它切实解决了老师们当前所面临的困惑和实际问题,关于“有意义的表征”才刚刚开始,老师们倾听儿童“一百种语言”,追随孩子的脚步不会停歇,俯下身,做有温度的记录者 ,让幼儿的表征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撰稿:陈豆豆 拍摄:吴小燕 审核:杨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