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审议是幼儿园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它是实现课程园本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对春生课程的理解、评估主题活动的质量,2023年4月11日下午,在蒋艳老师的带领下大班组进行了“春生—春之趣”主题中审议。
环节一:忆往事谈春趣
在这一环节中,班级老师积极贡献出自己班级里的生成故事,畅谈幼儿的经验生长。有的是从园外资源的野菜谈起,有的是借助园内资源的桃花和樱花谈起,还有的是从清明的节气畅谈传统文化……老师们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给我们展现了幼儿在春生主题背景下发生的精彩而有意义的春之趣活动。
环节二:聚问题寻策略
在课程开展中,环境和课程活动要如何体现适宜性、挑战性、探索性?针对这一问题大家就以“风筝课程”为例进行了探讨。老师们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主要聚焦“好看-好玩-传统文化”三条主线渗透(各个区域游戏)提出了一些策略:美工区重在风筝的审美价值;科探区重在探究风筝支架的稳固性、平衡性;建构区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搭建出不同造型的风筝等,教师接下来也要根据幼儿兴趣、需求开展活动。
环境如何做到支持性、互动性?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们又借助益智区时钟问题展开研讨。环境做到支持性首先要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其次老师反思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行动和幼儿思维的证据是否匹配(材料、环境布置等方面),提供的材料要清晰、要吸引幼儿的目光,要让孩子读懂材料等。我们设计的环境、投放的材料,要成为第三位老师,从而促发幼儿游戏。
环节三:整计划明路径
在春之趣的阶段性课程中,主要体现的就是“趣”,例如主题课程“风筝”,在这次中审议之后就可以围绕现场总结出的三条探究路线,进行更深层次的活动,继续开展一周小微课程。只有将中审议的经验落实到具体行动,今日所做的教研才是真教研也才有意义。
总之,通过今天的中审议,相信老师们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都会先做充分的预设,把目光聚焦到孩子身上,用心观察、静心陪伴,推动幼儿游戏向高水平方向发展。主题审议工作仍在路上,我们对课程的思索、研究、解读也会不断扎实践行。
撰写:徐菊 审核:顾滢滢 图片:陈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