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儿童表达情感,满足自身精神发展的重要形式,它是儿童的“语言”。以儿童画为媒介解读幼儿心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走近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更好地解读儿童画,10月14日下午春江幼儿园美术组老师们围绕“童画心理分析”与“童画案例解读”展开了活动。
篇章一:理论学习,小试牛刀
在顾敏瑶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齐聚在西苑会议室对童画心理分析展开了具体的学习。顾敏瑶老师首先以“房树人”的绘画测试游戏为导入分享了房屋、树木、人物在画面中上下、左右的构图中不同的解读涵义。顾老师提出我们还可以从画面中房屋、树木的造型与颜色;幼儿创作中喜欢运用的图形类别来对幼儿的内心世界进行解读分析。在充实的理论学习之后,美术组老师们分组进行现场练兵,老师们抓住画面的整体构图、人物形象、房屋树木等细节逐一进行解读,并相互学习。
篇章二:案例学习,感悟童心
在练兵之后,顾敏译老师带着美术组的老师们学习了优秀的童画解读案例,老师们逐一表达了自己在详读案例之后的收获,案例中幼儿与成人对自己画面的解读都值得学习。顾老师还指出在我们进行童画解读时不仅可以从构图、色彩、心理等方面展开,同时也应该对接五大领域核心经验,以“观察法”、“跟踪法”“分享法”等多样的形式展开对童话的解读。
篇章三:专业引领,案例表格再规划
活动后周嘉蕾老师为我们进行了专业引领,周老师指出童画分析案例需要精练到位,分析中我们应该先解读绘画背景(无意识创作、命题画、近期幼儿情况),鼓励幼儿自己表达,解读作品画面时可以从画面结构、幼儿技巧、模仿能力、想象力、幼儿年龄特点、绘画模式、心理解读等多方面着手,同时案例分析中老师应该心有幼儿绘画发展的核心经验。在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再次调整了《童画案例分析表格》,将板块调整为绘画背景分析、幼儿交流分享、分析解读、后期指导四大板块。
科学的童话解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老师日常中以“观察、倾听、对话、共情、支持”为脉络主线。观察中要有幼儿绘画发展核心经验;对话中要有开放性问题,对儿童近期的发展有了解;共情中要从画面、色彩等多角度感受幼儿情感;支持时要关注幼儿个体需求的方方面面。相信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对幼儿作品的解析与专业指导将进一步提高。
拍摄:吴玉
报道:王群倩
审核:陈雯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