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园自主游戏课题组开展了自发性游戏活动研究,为了让教师能够在幼儿真实的游戏场景中用心观察,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幼儿有意义的行为表现,真正走进幼儿,了解他们的需要,提供更为贴切的教育支持。9月17日中午,春江幼儿园课题组成员聚集会议室开展了“自发性游戏”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由讲述明确自发性游戏的意义
现场的老师,根据自己班级情况纷纷讲述了班级里自发性游戏案例比如:在生活中偶发性的自发游戏孩子们喝水的时候玩开火车游戏;在建构区域里的卖月饼游戏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决定,自己发起的游戏。体现了自发游戏的自主性和自由性。
第二阶段:案例研讨梳理自发性游戏的现状和价值
针对大一班的案例结合研讨点“说说幼儿在游戏中自发性游戏行为体现在哪儿,自发性游戏的价值体现在哪儿,以及我们当下对于自发性游戏的创设与支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大家对话碰撞,辩论式交流,最终,发现日常活动中教师忽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给予的支持也少等现状梳理出:自发性游戏的过程没有具体的游戏规则,游戏的主体、内容、方式等都可能随着主体的需要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自发性游戏能够使幼儿更好地表达和发展自我,是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要自主开展的一种自发性娱乐,它不仅是幼儿自身情感、意志与需要的真实表达,同时也会促使幼儿为了实现游戏的目标而进行相应的学习、交往和探究。在游戏过程中,慢慢发展了幼儿的感知力、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第三阶段:自发性游戏文献研究学习
通过学习文献,再一次明确了自发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是第一步,教师只有在观察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求和个体差异,从而确定如何协调游戏环境,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最后陈园长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提升和总结:要求老师首先要认识游戏的本来面目:提升观察能力、提升孩子的游戏水平,让孩子在自发性游戏游戏中体验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其次,自发性游戏与规则的度如何处理把握,自发性游戏的自由是以什么为前提的比如:安全是第一位、时间、空间、材料等方面又应该怎样去把握。
短短两小时的专题教研,以及结合班级里的案例描述,相信课题组成员们都明确了幼儿自发性游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现场观察、适时介入和客观评价,为今后有效组织开展幼儿自发性游戏再一次指明了方向,让春幼的孩子都能在自发性游戏中体验童年的快乐,促进其个性的多元发展,尽情绽放童真。
撰稿:徐菊 审核:韩萍 图片: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