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手工是我园的园本特色课程,前期“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创意手工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组通过课例研讨、个案追踪、观察记录等实践研究,梳理适用于各年龄段创意能力的要素,明确了评价原则、方式、形成了评价儿童创意能力的描述性指标。为了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提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解读及评价能力,2021年4月8日下午,课题组成员齐聚春江幼儿园百馨西苑园区会议室,参加了由李晗老师主持的“基于观察和解读的幼儿创意手工能力的评价”的教研活动。
篇章一:基于研究,优化评价指标
李晗老师向老师们介绍了创意能力构成要素及已经形成的3版创意能力的评价指标,并让老师们对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3.0版的评价指标进行探讨和优化。活动中,老师们各抒己见,结合《指南》、《幼儿园美术核心经验》,提出了3点建议:1.小中大各年龄段表现常模层次要鲜明,有差异;2.审美、观察能力和作品分析三块可改成描述、形式分析、解释及评价四阶段;3.思维创造与计划一块大班年龄段表现常模可增加聚集的计划内容。
篇章二:案例剖析,梳理评价策略
随后,李晗老师带领组员围绕“如何评价幼儿创意手工活动前中后的创意能力”这一话题进行探讨。老师们结合案例,表述了自己的想法。刘丹老师通过讲述《纸杯乌龟》的案例,指出可以从材料的选取、作品的造型来进行评价。陈雯娇老师通过《插花》案例提出可以从作品的造型及幼儿的手工技巧进行评价。潘嘉雯老师通过讲述《散步的小鸡》案例指出在评价作品前要了解幼儿的创作背景。根据现场聚焦的话题,我们形成一些评价幼儿作品的共识:作品评价可以围绕创作背景、创作过程、作品本身三方面进行。评价时要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观察为前提、对话为依据。针对绘画作品,我们可以从色彩、造型、构图三元素进行评价。针对手工作品,可以从造型构思、材料运用、制作装饰三个层次来分析幼儿的创意点。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各年龄段幼儿创意能力的评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评价内容及策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在今后的手工活动中,老师们能通过有效评价,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每一位春幼娃快乐、自主、灵动生长!
撰稿:杨婉君 拍摄:杨婉君 审核: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