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幼课题研究系列:创意玩创,点亮户外游戏
我园“创意手工”特色课程经历了十年的实践,但是,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陶行知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我们借助省“十三五”创意手工课题研究发现创意手工与户外游戏并没有巧妙的融合起来,在这一背景下,2020年11月9日春江幼儿园全体教师在赵青主任的带领下齐聚音体室以“户外游戏与创意手工的有效融合”为主题,开展了沙龙研讨活动。
篇章一:玩一玩、花枝招展
研讨开始之前,赵主任组织老师先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进行游戏,选择一个人做老师,其他做幼儿,组织创意手工与户外游戏的融合。老师们利用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树叶、树枝树皮、各色落花、松果、竹枝、木条等)发挥想象创作了许多作品,如秋景图、沙池小花园、落叶服装秀等,扮演孩子们的老师纷纷介绍自己的作品,扮演老师的老师们也从材料、组织上说出此次游戏的所思所想。
篇章二:自由说,话理解
游戏结束后,赵主任就教师亲身体验的游戏请个别教师针对两个问题“1.怎样理解户外游戏与创意手工融合的?2.户外游戏与创意手工的有效融合是否有价值?”分享了自己的想法。顾老师讲到创意手工场域空间的拓展可以由室内延伸到室外,适合幼儿在户外做做玩玩,发挥创造。丁老师说到在户外可以一边创作一边玩耍。比如,在户外捡到的树叶制作的落叶服装可以投入到表演区游戏。
“玩创”理念下的创意手工是游戏精神的渗透、不是技能的训练,而是注重幼儿的探究过程(先玩再创)、关注幼儿的想法、发现。户外游戏与创意手工的有效融合能发展各项技能(动作技能、合作交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还增强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篇章三:分享说,怎么做
随后,赵主任组织老师们对“后期将推进户外游戏与创意手工的有效融合,如何支持幼儿游戏?”这一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研讨经验。比如,大班组觉得1.要有环境的支持,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为幼儿的游戏提供空间场地,满足幼儿需要。在各个场地可以投放有轮子的可以移动的操作台、设置材料筐子、存放区以及展示区。心理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自由的探索。比如,户外木工区的木条,孩子不仅可以锯木头还可以进行创意的拼搭,当孩子游戏需要木条时,教师给予幼儿更多选择空间,为幼儿游戏的多样性提供可能性。2.要把握材料的来源。3.还要尊重孩子游戏空间的选择,材料的选择。4.要注重生成游戏与主题游戏的融合。在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中,孩子会与落叶玩游戏,在美丽的画框中摆一摆自己寻找的秋天,自然物在相框中组合变换出不同的美景。同时孩子在游戏中会有一些生成游戏,把握教育的灵活性,支持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比如:孩子在材料框子里看见了羽毛,欣喜地说我要用羽毛做一个毽子!孩子在教室制作了毽子后带到了操场进行游戏。
最后,赵主任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升,她说到户外游戏与创意手工相融合就是幼儿在户外游戏中,运用低结构材料自主玩玩、创创。可利用的木工区、沙池、菜地、绘画区、开辟一块场地,提供多元材料,结合人文资源实现一物多玩、主题游戏。希望在我园“自主的、好玩的、创造的”的课程理念下,能让每一个幼儿“智慧随心,创意随行”。
撰稿:谢丹 摄像:徐栋 审核: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