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区的那些事儿
——记自主游戏组第二次活动
在班级的诸多区域中,数学区作为缺一不可的活动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幼儿前期知识经验的巩固,也是对后期内容的延伸。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它的教育功能,从而得到发展。2019年10月18日上午,自主游戏组在春江幼儿园南苑园区开展了大中小三个年龄段数学区游戏现场观摩活动。
活动前期,小2班陶雷老师、中7班黄枫老师和大2班邵慧莲老师分别对自己班级的数学区进行了整改,增添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还整理了本班数学区适宜环境和材料的研究计划表供老师们参考。活动现场,开放游戏现场的三个班级亿童玩具和自制游戏材料丰富,幼儿们游戏专注,游戏后老师们都能用图片、视频或记录表方式等与幼儿进行分享交流,小班的孩子们能说出自己的游戏玩法,中大班的孩子们则能提出困惑,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还能思考出新的游戏玩法。
中午,老师们齐聚会议室,在王寒艳老师的带领下依据现场,谈谈数学区的那些事。首先三位开放游戏的老师们结合今天的现场从材料的投放、幼儿前期游戏背景以及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自我反思。接着老师们畅所欲言,交流了自己在游戏现场关注到的点进行碰撞,如针对小班提供的“喂小动物吃饼干”和“图形拼拼乐这两个游戏”,老师们提出幼儿对前者的兴趣较低,对大部分幼儿来说较为简单,建议后期可以将这个游戏替换,增添一些生活化的东西进去,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接着老师们对数学区适宜的材料和环境进行了研讨。最后王寒艳老师分享了数学区游戏的推进策略。如:注重材料投放的变化性和丰富性,数学操作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幼儿实际操作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对于一些操作材料,幼儿玩过一阵子后就会失去兴趣,而教师不可能经常花大量的时间来制作数学操作材料,这时教师就要动脑筋改变目标和策略,想办法再次调动幼儿对材料的兴趣。
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操作中进行的。幼儿园数学区域材料的投放,应该立足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投放科学、安全、丰富、有趣、多层次、低结构、多功能、生活化、游戏化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材料的互动中,积极探索,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的数概念,体验数学世界的无限魅力,从此走进智慧之路。
撰稿:顾佳慧 照片:顾佳慧 审核: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