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幼儿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为了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独立性,我们将幼儿的进餐环节作为切入口,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努力建构“自主式”盛餐活动。为了让老师们能明确自主进餐对幼儿的价值与实施策略,2017年10月16日,全体老师在耿平老师的带领下相互学习与探讨了中大班幼儿的自主盛餐。
篇章一:理论回顾,案例分享
活动开始,耿平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支架四的内容,并让我们说一说自己对于支架四的理解,有的老师从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面理解,有的老师从打破“安全”束缚方面理解,大家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接下来蔡玉丹和杨婉君老师分别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班级的自主盛餐情况,老师们从他们的案例中总结出了许多的亮点以及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排队盛餐时候的“一米线”、盛餐等待的时候可以让幼儿来讲故事等等。
篇章二:总结提升,经验交谈
耿平老师根据老师们的交流、分享总结出了一些自主盛餐的要求以及在自主盛餐的时候老师们需要关注的一些事项,如:自主盛餐时,排多少小朋友等待比较适宜;盛餐时候小朋友和老师的站位以及饭桶和汤桶的摆放位置等,同时还从银河幼儿园拿了一份他们的自主盛餐标准与我们大家分享,如:倒牛奶姿势是左手抓住杯柄,右手拎起牛奶瓶,口对口倒牛奶。(杯子口与牛奶瓶口);排队是洗过手的小朋友分四队进行盛菜和盛饭(每次4个人),没有轮到盛饭、菜的小朋友在一米线后耐心的等待(教师关注孩子小手摆放,不随意触碰其他物品);量的控制上是本着“吃多少成多少”的原则,第一次盛饭,可以盛从碗底到碗口的中间(教师适当的提醒),对于饭量较小的幼儿,教师可适当调整等等。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取长补短,细细思考,从别人身上学到更多,从而更加完善我们的自主盛餐。
自主盛餐不只是一个孤立的生活环节,它就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我们通过对用餐环节的改变,利用自主盛餐的支架,真正开始践行“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贯彻课程游戏化的精神。
撰写:蒋艳 照片:蒋艳 审核: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