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园于2016年6月27日上午,全体老师聚集会议室进行了生成课程汇报活动。
活动由张伟娟老师主持,活动分为三大环节:“一、各班级进行生成主题汇报;二、各年级组代表进行点评;生成活动理论学习”
环节一:班级生成主题汇报
本环节由小中大年级组分班进行汇报。小班组主要是根据主题大背景《美丽的春天》围绕动植物进行了开展,比如:《小鸡小鸭》、《小蝌蚪》、《蜗牛》、《笋》、《蚕》、《蝴蝶》、《油菜花》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中班组围绕自然角的种植进行了研究比如:《各种各样的豆》、《土豆》、《葱蒜的种植》等等。大班组是根据主题《人们怎样工作》进行了挖掘探索出了一些子课题:《了不起的建筑师》、《我们的警擦梦》、《小小快递员》、《快乐的小厨师》、《小小宇航员》等等。每个班级都很用心在研究探索。他们都能从生成的背景;主题目标;生成活动内容;生成后的反思和跟进措施等进行一系列的汇报。
环节二:代表点评
三个年级组各推荐一位代表点评,从点评中可以看出,在这些生成课题中,孩子是感兴趣的。都能够立足小点做细每一个活动,都能够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获取学习的经验等。
环节三:理论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张老师收集了大量的生成课理论,分享给我们在座的每位老师,通过学习,让老师们也明白了生成课程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生成课程其实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善于观察孩子并捕捉孩子活动中的问题。因此,老师们,让我们用闪亮的眼睛,用智慧的头脑去捕捉,去实践,让春幼的孩子们在我们的教育中更健康的成长吧!
撰写:徐菊 图片: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