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园几乎都是伴随着孩子们的哭声开始的。 年幼的孩子突然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家人,恐惧、不安时刻伴随着他们,使他们对新的、陌生的环境产生了心理上的排斥。 这种适应的过程被称为“分离焦虑期”。 如何缩短孩子们的“哭程”,使他们分离焦虑的程度降低呢?针对这一现象,我园小班组于2015年9月20日中午齐聚会议室开展了这一沙龙活动,活动由徐菊老师主持。
徐老师主持的活动流程分为三大板块:
镜头一:各诉己见
根据分离焦虑期的含义,说说自己班级里的故事:老师们都破有感触,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班级里一个个可爱、搞笑、朴实地故事,从故事中也透露出老师们地艰辛和付出。
镜头二:案例剖析
徐老师根据自己班级里的真实案例与大家分享,老师们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也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也展现出了春幼老师用博爱化春雨,用关爱助燃智慧的火花的教育理念。
镜头三:理论学习
通过徐老师带给大家的理论学习,让老师们也明白了幼儿的焦虑情绪表现为三种:
1、轻度焦虑情绪,幼儿表现出胆怯、怕生、想念爸爸妈妈,他们有的流泪,有的拉着老师的手要去找爸爸妈妈,让老师帮他打电话。
2、中度焦虑情绪,幼儿表现出恐慌、焦躁、担心,怕爸爸妈妈不来接他,有的大哭大闹,有的不肯吃饭,不肯午睡,甚至老师稍不留意就往教室外面跑,有的不肯吃中饭,不肯大小便。
3、重度焦虑情绪,幼儿表现出恐惧、极度不安和焦躁、乱发脾气,有的甚至哭得声音嘶哑,或晚上睡觉会惊醒、梦哭。
是啊,对儿童来说,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犹如是“第二次断奶期”,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可控制感,自然加深他们入园的不适与焦虑感,除了哭闹、拒绝、发脾气,食欲变化和睡眠结构紊乱、排便习惯改变等都是非常突出的表现,所以,相信我们小班组的老师会用关爱助燃智慧的火花这一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较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幼儿园里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
撰写:徐菊 图片:贾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