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孩子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但是孩子吵架,并不是一件坏事。从儿童心理上来说,孩子之间的争吵、打架是孩子学习与人交往,了解集体生活方式的一种方法。但是孩子之间的争吵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才能使这个吵架行为变成利于孩子发展的行为。
那么爸爸妈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吵架行为?
1、家长首先要耐心了解孩子争吵的原因,不要急于解决。当发现孩子争吵时,只要不是过于激烈,不会造成伤害的,就要耐心听他们为什么事争吵,做到心中有数,一般不要急于管,让他们争吵一会儿,他们把话说完了或是意见统一了,自然就不争吵了。
2、先转移注意力,后冷静处理。当孩子的争吵非常激烈,快要打起来了,父母可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说:“咦?这小汽车是谁的啊?”这样争吵双方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小汽车身上,暂停了争吵。等他们冷静下来以后,家长再询问争吵的原因。
3、听孩子解释,不轻易下结论。许多在家长发现孩子争吵,常常不由分说地就威胁孩子“谁再吵我就批评谁”,其实并不能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孩子的争吵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许只是个很小的问题,这时爸爸妈妈只要适当引导,让孩子想象对方的优点,引导孩子理解他人,鼓励向对方道歉、认错,说声“对不起”,回一句“没关系”。
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便干涉其中,帮孩子解决冲突,有时会让事情愈演愈烈,加重孩子之间的矛盾。其实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很简单的,有矛盾他们就会吵架,当矛盾解开之后,又会高高兴兴地拉起手来一起玩耍了。爸爸妈妈们应该相信和理解孩子,给孩子机会,让他们独立解决发生的问题,成功与否,让孩子自己体验,在感悟中逐渐成长。